對于該企業家的觀點,筆者深以為然,的確,國內農機行業充滿著急功近利的企業家,想在農機行業發展的人,絕大多數人想到的是拖拉機、聯合收獲機、插秧機等整機制造,很少有人會想著搞零部件生產,這是造成國內農機產業整機強零部件弱的關鍵因素。
所有人都看得到的機會不是機會,大多數人看不見或選擇性忽視的機會才是機會。筆者認為目前的農機行業,零部件產業才是真正的機會且最有價值的機會,選擇了零部件就選擇了一條康莊大道,選擇整機制造就是選擇了惡性競爭,筆者認為在當下及今后的國內市場,農機零部件企業有以下的諸多機遇和機會。
一、整大于零,供不應求的機會
從整機制造和零部件產業得發展看,這兩個緊密銜接的環節需要同步平衡發展,但事實情況是自從有了國產農機產業,一直就存在重整機生產而輕零部件制造的弊端,相對看整機生產絕大多數是輕型化組裝,對生產技術、管理和在設備上的投入、工藝的要求要低得多,要不濰坊地區怎么會每年都新出現幾十家拖拉機生產企業,而零部件制造需要有固守資產、機器設備、模具、測量儀器等投入,還需要大量的熟練工程技術和工藝流程人員,生產難度大,投入投資高,于是進入農機行業,很多企業選擇了難度小的整體生產而避開了難度更大的零部件制造。
“零部件強整機才能強”,目前國產農機整機制造出現了普遍性的產能過剩,而零部件則面臨著普遍性的產能不足,且傳動系統、液壓系統、高效脫粒、信息化控制系統等高端核心部件依賴進口,所以零部件的商業機會明顯大于整機制造,且缺乏有實力的核心零部件生產企業,對于農機企業來講,進入零部件領域是一種差異化的戰略選擇,競爭對手少的路上并不擁擠,高端部件更是罕有前行者。
二、后市場時代的機會
國內的農機零部件企業嚴重依附于整機制造企業,從發展水平上看,零部件產業要比整機產業落后3-5年,所以在整機產業已經進入后市場階段,大多數零部件企業還停留在前市場。
零部件企業的前市場是面向整機生產企業的市場,也就是組織化用戶市場,零部件企業服務于整機組裝企業,為整機企業提供部件,且按下游廠家的要求生產,明顯的這是一種被動配合的關系。
后市場時代,農機零配件產業要從后臺走向前臺,農機零配件企業要兩線作戰,一方面是要繼續做好整機生產配套,更重要的是要開發全新的后市場。
零部件的后市場存在的基礎是有大量的社會存量,比如國內拖拉機存量2900萬臺,聯合收獲機300多萬臺,插秧機85萬臺,存量越大,對維修更換的零配件的需求就越大,并且隨著保有量的繼續增加,后市場的需求逐漸會超過新機裝配的需求,在這個階段上,只在一線作戰的零部件企業會面臨下游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問題,如果能以后市場為主或后市場為補充,零部件企業的產能便能得到充分地釋放甚至能開拓全新的增長市場。
當前,絕大多數農機零部件企業仍從事單一的配套業務,企業市場單一,自主性差,經營風險大,所以亟須開拓后市場的配套銷售渠道,明顯的趨勢是前市場在萎縮而后市場正在冉冉上升。
三、高端核心零部件進口替代的機會
那么進入深度全球化的今天,國產農機在動力換擋、CVT傳動、液壓驅動、高效率脫粒技術等上面的進展如何呢?筆者只能說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很多高端農機的核心部件依然嚴重依賴于國外進口,也就是還存在很多技術上的卡脖子的地方。
比如國內某著名的拖拉機生產企業某2404動力換擋重型拖拉機,廠家官方宣傳資料里標明:傳動系德國ZF,前驅動橋意大利卡拉羅,歐洲電控提升系統,德國LUK雙作用離合器,美國皮爾軸承,麥克西姆輪胎……;如果是玉米免耕播種機,你可能會發現幾乎所有廠家都說自己的播種盤是進口的,無論是指夾式、氣吸式抑或氣吹式;而在高速插秧機上,也是幾乎所有的廠家都宣傳自己產品配的是洋馬發動機。
諸如此類的現象在打捆機、青貯聯合收獲機、大型谷物聯合收獲機、植保機等品類和產品上都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國產農機制造有“阿喀琉斯之踵”,高端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賴于進口。
這是國產農機隱藏最深的痛,當然也是最大的一個機會點,受中美貿易、中西方價值觀念差異等影響,西方國家有意或無意的在限制核心技術、最先進的農機、核心零部件出口到國內市場,國產農機高端零部件依賴國外供貨商的路不會太順利,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不能永遠受制于人,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國產農機亟待再進行一次核心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進口替代。
但相比于以往,這次的國產替代有更大難度,面對一個落后的國家,當然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克拉斯、久保田、洋馬等曾經給過無償的技術援助,但隨著國力差距的縮小,昔日的學生變成了強勁的競爭對手,師傅對徒弟已經有防范之心,在此背景下,這一輪的進口替代需要有全新的打法,比如從引進型替代到自主型替代,從應用型研發到基礎型研發,從數量型擴張到質量型增長。
這次的進口替代,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取代,所以是一次面對面,硬碰硬的對決,所以需求要國產品牌有更大的忍耐力、更大的投入、更長遠的視野和更大的耐心來完成這一次進口替代,國產農機已到了最后的攻堅戰階段,我們可能要用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完成這次進口替代和硬核技術的發展。
四、從零部件進入整機制造的機會
零部件企業業務延伸進入整機制造,一方面是增加利潤增長點,另一方面是改變受制于下游整機制造企業的命運。
國內有大量的成功的案例,說明這條路是可行的,如天津勇猛,原名北京亨運通,最先給主機企業配套玉米聯合收獲機的變速箱,后來以變速箱為基礎自己生產玉米聯合收獲機,并在短短幾年時間成為主流的玉米聯合收獲機整機制造企業,目前仍是大4四行玉米聯合收獲機實力最強的企業。
還有江蘇沃得、常州常發、山東華創機械人等知名的農機生產企業,這些企業曾經都是配件或部件生產企業,后來以內部部件制造為基礎進入整機制造,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沃得已經成為國內農機行業銷售規模最大的整機生產企業。
零部件企業業務向下延伸進入整機制造的機會窗口仍然客觀存在,國內拖拉機行業、聯合收獲機、插秧機行業分別是30萬、15萬、10萬級別的行業,剛性需求和更新需求客觀存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從頭做一遍的機會。
五、新產品新品類創造的全新需求
全程機械化和全面機械化帶來的是需求的豐富化和多樣化時代的來臨。
在這個階段,那些新崛起的明顯產品,比如糧食烘干農機、植保無人飛機、秸稈還田機、青貯收獲機、蔬菜移栽機、辣椒聯合收獲機等產品,雖然從需求量上無法與動輒數十萬臺的拖拉機、收獲機等大類產品相比,但每個產品數千臺、 上萬臺的需求量累加起來,按長尾原理,整體看,需求量要大于大類產品。
全程機械化、全面機械化時代的到來,預示著產業進入了長尾市場機遇期,隨之而來的是對農機部件、配件、零件的巨量需求,同時需求呈現多樣化和豐富化特征,對于這些小類產品,雖然對配件的需求量不大,但是單個配件技術含量高,價值也高,企業的盈利空間要明顯好于傳統大類農機。
六、產業集群背書下產業鏈整體輸出的機會
背靠河南洛陽、山東濰坊、浙江寧波、江浙蘇錫常等農機產業集群,國內已經成長起了山東、河南、浙江、江蘇、河北等強大的農機零部件產業集群,整機制造拉動著農機零部件產業集群成長,農機零部件產業集群反過來又促進整機制造業的壯大。
在農機零部件中低端制造上,國產零部件產業集群在全球范圍內有無與倫比的競爭優勢,國產農機零部件的性價比在全球市場上都有競爭優勢,目前國產農機零部件已經成功進入了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克拉斯、久保田、愛科、馬斯奇奧、雷肯等國際上最有競爭力整機或農機具企業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按國際化的標準和技術體系,國產零部件企業也能做出高端零部件。
后期國產農機零部件,不但向面向海外市場擴大出口業務,而且應該要有組織的去開發海外市場,國內農機零部件產業體系健全,具備產業鏈整體輸出的能力,具體路徑可以學習日本農機企業,跟隨主機企業到海外建立生產基地,或是零部件產業先出去建立配件產銷、維修服務體系,再帶動整機企業走出去。
七、資本和實力結合行業整合的機會
國內零部件企業具備與資本市場對接的條件但缺乏合作精神和資本運作的理念、能力。
全球零部件制造100強90%是上市公司,比如德國博世、德國大陸、日本電裝、丹麥丹佛斯、美國伊頓等,目前國內農機零部件上市公司只有山東弘宇一家,征和工業已經拿到了資本市場的通行證,山東弘宇在2018年上市之后借助資本力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資本市場可以為企業以低成本甚至無成本募集到寶貴的發展資金,同時可以倒逼企業強化規范經營,提高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在行業內形成資源聚集的“馬太效應”。
總之,隨著拖拉機進入新的發展時期,零配件產業的第二個強勁的春天已經到來,拖拉機零配件產業已經由幕后走向前臺,中國的拖拉機要強,必須讓零配件產業先強起來。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syn-lube.com.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