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此后又在多個重要場合作了深入論述。2024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劉國中在陜西省楊凌示范區調研時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而作為國家首個農高區、擁有幾千年農耕歷史的楊凌,自然責無旁貸。
近年來,楊凌始終堅持立足現代農業“國家隊”定位,聚焦“三區三高地一基地”建設目標,建設秦創原旱區現代農業產業創新聚集區,全力推進平臺建設加力提速,加快打造農業新質生產力策源地,推動形成具有新技術、新要素、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等特征的現代農業生產力,助力實現由“大國小農”向“大國強農”的歷史性跨越。
做優做強平臺支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旱區農業陜西實驗室獲批建設,作物抗逆與高效生產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重組,中國—中亞旱區農業“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先正達種業育種技術創新中心等加快推進。
新增省部級以上創新平臺46個,在農業領域獲省科學技術獎55項、占全省總數的三分之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曉杰教授團隊發現了全球首個小麥條銹病感病基因,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對小麥品種進行改良,在田間試驗中取得重大進展。
通過種子孵化項目支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西北大學等高校及團隊科研成果落地楊凌轉化,累計招引科研人員、大學生等為主體的創新創業團隊1205家。
建成中國農科院技術轉移楊凌分中心,連年舉辦小麥、玉米、油菜新品種觀摩會,每年發布農業科技成果及專利信息近2000項,年技術合同交易額成倍增長。
2024年以來,楊凌示范區圍繞打造秦創原旱區現代農業產業創新聚集區,已聚集135家種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0家生物醫藥企業。楊凌偉隆、榮華種業、楊凌良科成為全省僅有的三家國家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
2024年陜西省11個國審小麥新品種均出自楊凌,這些都是楊凌以秦創原農業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牽引,整合農業科技創新資源、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打造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生動體現。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推動產業提質升級
回溯2019年,楊凌極飛農業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在示范區注冊成立,入駐眾創田園。五年來,從零開始,企業營收以年均30%—50%的增長,2024年營收預計突破1000萬元。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致力于農林智能裝備的研發和生產和智慧農林系統的集成研發與推廣以及將智能裝備和無人機技術應用于農林生產中的多場景應用。其獨創的“地空結合,立體式植保”服務模式深受市場好評。
“我們立足楊凌豐富的農科教資源,加強與西農大、楊職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致力于打造農林智能裝備、智慧農林系統集成的供應商,建立農田信息化、農業物聯網、遙感及航測無人機、植保無人機、農業機器人的試驗示范基地并面向全國推廣。”楊凌極飛農業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田高斌告訴記者。
近年來,楊凌極飛在西北地區累計推廣超過6000架植保無人機,在陜西省可調度500架以上植保無人機參與農林有害生物應急防控,累計完成超過300萬畝次的植保作業任務,在西安、漢中、安康、渭南等地累計完成超過20萬畝次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作業。
田高斌坦言,楊凌極飛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楊凌示范區創新創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等部門在政策、資源、要素上的鼎力支持,讓企業能放開手腳,全心全意專注于發展。“未來,楊凌極飛將發揮自身智能裝備研發和推廣的優勢,結合專家顧問團隊的技術力量,為林業生態保護與建設貢獻力量。”田高斌說。
近年來,楊凌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培育優質“種子企業”、打造優質雙創生態,始終保持著對于創業的全方位支持:建立政銀擔風險補償機制,為科技型企業發放“科創貸”……
這些紅利政策,為楊凌聚集了眾多的科創企業。近三年來,楊凌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分別增長180%、140%。
健全服務保障要素打造一流創新創業生態
智能裝備是楊凌的主導產業之一。一家成立不到2個月的農業智能裝備企業,營業額就突破150萬元。它就是楊凌葡園智人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記者了解到,它是一家致力于行業級機器人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并推出經濟作物種、管、收、銷全產業智能化、無人化解決方案的企業。該公司2024年10月剛剛招引落地并在楊凌注冊成立,入駐楊凌農業智能裝備創新中心。
“在第31屆農高會上,我們公司的智能產品履帶式智能果園管理機器人亮相農業智能裝備專題展,吸引了眾多目光。”楊凌葡園智人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史源介紹說,“該系列機器人支持噴藥、開溝、除草、施肥、播種等多項作業功能,只需更換其后掛載模塊,即可實現不同場景作業功能需求,能顯著提升果園管理效率,大大減輕了果農的勞動,降低生產成本,提質增效。”
史源告訴記者,2024年12月上旬剛和楊凌工業園區公司簽訂了中國(楊凌)葡萄產業智能裝備全產業鏈研發項目入駐協議,正式進駐富昌產業園。
據了解,該項目將填補我國葡萄產業在智能化生產領域的多項空白,從種植、養護到采摘、加工等環節,實現全產業鏈的智能化升級,極大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降低人力成本與資源損耗,讓中國葡萄(葡萄酒)產業煥發出全新的活力與競爭力。
“這里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網絡、豐富的科教資源以及全方位的配套服務,這為我們公司項目順利開展提供堅實保障。下一步,我們將把公司的研發、生產、銷售都放到楊凌,加快推廣公司新產品和新模式。”史源表示,有信心將中國(楊凌)葡萄產業智能裝備全產業鏈研發項目打造成行業標桿,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集聚,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集群,為楊凌乃至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聚焦健全服務保障要素,打造一流創新創業生態,構建“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孵化載體體系,新增省級以上孵化載體4家。創新性建設種業、畜牧、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等8個產業創新中心,組建了由12名院士領銜、190余名科研骨干為支撐的技術創新團隊,形成了“四鏈”融合的良好機制。
這些政策、平臺、機制,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提升了服務效能,吸引了更多的科創型企業匯聚楊凌。
怎樣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以現代科技為支撐、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核心、以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為關鍵、以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為目標、以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深化改革拓寬發展道路,以優良環境聚合發展勢能,楊凌打造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之路,正在變得愈來愈寬廣……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萬英俊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