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畜牧獸醫局負責人陳光華,市場與信息化司負責人劉涵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曾衍德介紹,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全力抓好穩產保供,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努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秋糧增產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10月22日,全國秋糧已收81.3%,秋糧大頭已豐收到手。潘文博說,秋糧增產的基礎是面積增加,其中高產作物玉米面積預計增加1300多萬畝;關鍵是大面積單產提升,今年農業農村部在200個玉米大縣、100個大豆大縣整建制推進單產提升,從耕種管收、地種藥肥全環節找差距,重點抓了玉米大豆的種植密度問題,選育耐密品種,配套高性能的播種機,精準水肥調控,及時病蟲防控,中后期大面積實施了秋糧“一噴多促”,單產提升的效果十分明顯。
針對今年華北東北局部洪澇,西北局部干旱,造成受災地區糧食減產,重災農戶甚至絕收等局部點上災情重的情況,潘文博表示,今年災害共造成全國農作物受災1.45億畝,與去年同期相比少了2850多萬畝,與近5年平均值相比少1.08億畝,是近些年農業災情較輕的年份??傮w看,多數主產區雨水調和、光熱充足,利于作物的生長發育,也利于產量的形成。
潘文博說,從目前掌握情況看,今年秋糧增產完全可以實現“以秋補夏”,夏糧、早稻、秋糧這3季算下來,全年糧食產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預期目標。
目前秋糧陸續豐收上市,逐步進入購銷旺季,劉涵介紹,預計今年秋糧收購市場總體將以穩為主,其中,中晚稻的質量好于常年,市場糧源供應充足,總體價格有望穩定在最低收購價之上,優質優價的特征更趨明顯。農業農村部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動各地和有關企業抓緊組織市場化收購,認真做好政策性收購,優化農民的售糧服務,扎實做好保供穩價工作。
農業生產就是唱“四季歌”,秋收還沒結束,秋種的各項工作已經展開了。潘文博說,目前大部分區域小麥播種結束,基本種在適播期,受氣候特點影響,還有8萬畝左右的小麥播期可能要推遲一周左右。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抓好秋種和田管,為明年夏季糧油豐收奠定基礎。
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生豬市場供應充足
今年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了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潘文博介紹,在100個大豆主產縣,重點推廣耐密品種、高性能播種機,集成配套高產栽培技術,整建制推進單產提升。主產縣反映,今年單產提升示范區大豆種植密度每畝普遍增加800-1000株,高產田塊密度達到了2.4萬,美國、巴西、阿根廷的密度在2.3至2.5萬。按照3株一兩豆測算,畝均增產30斤左右。100個主產縣單產提升對總產增產的貢獻超過了70%,特別是今年重點推廣高油高產大豆品種,大豆品質明顯提升,大豆品種結構也得到了優化。
大豆種得好、也要賣得好,讓農民種豆有錢賺、不吃虧。潘文博說,下一步重點是采取針對性政策措施,促進產銷銜接,同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大型批發市場等平臺作用,鼓勵引導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入市收購。
老百姓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菜籃子”,對市場價格的波動始終很關注。中秋國慶以來,豬肉市場供應寬松,價格又出現了小幅下跌。陳光華介紹,這主要是因為生豬生產供應在穩定增加。作為產能的核心指標,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今年以來始終高于41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同時,母豬生產效率也在提升,一頭母豬每年要比上年多提供約0.5頭肥豬。在兩個因素共同作用下,前三季度豬肉產量4301萬噸,同比增長3.6%。
對此,陳光華表示,農業農村部及時引導養殖場戶合理調減產能,督促各地穩定用地、環保、金融等基礎性政策,在養殖虧損期間采取補貼、信貸、貼息等措施,穩定生豬生產。針對明年春節后可能出現消費淡季與生豬出欄量增加“兩碰頭”,養豬虧損程度甚至可能重于今年同期的情況,陳光華建議養殖場戶做好生產安排,合理調整生產節奏,順時順勢出欄生豬。
鄉村產業發展取得成效 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
三農工作任務很多,穩產保供是首要任務,促進農民增收是中心任務。特別是,當前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激活農村內需,促進農民增收更具重要性、緊迫性。曾衍德介紹,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著力發展產業、穩住就業,努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曾衍德表示,農業農村部依托農業農村資源,發掘農業多種功能,開發鄉村多元價值,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一是特色產業競相發展,形成了特色種植、養殖、食品、手工等各具特色的產品和產業;二是產業鏈條延伸拓展。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9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2.52︰1。三是產業集聚態勢初顯。中央財政累計支持建設18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0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1509個農業產業強鎮,各地也建設了一批不同規模的產業園區和加工園區,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業集合的態勢加快形成。四是品牌影響不斷增強。累計認定綠色農產品、有機食品6.8萬個,培育3000多個區域公用品牌,發布144個農業精品品牌,創響一大批小而精、特而美的優勢特色農業品牌。
截至9月底,中西部22個省份63.5%的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其余均落實了幫扶措施。曾衍德介紹,按照鞏固發展一批、升級發展一批、盤活一批、另起爐灶一批的要求,農業農村部指導各地精準施策、分類推進幫扶產業發展。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比重已達到60%。就業幫扶任務超額完成。全國脫貧勞動力(含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務工規模3297萬人,超過年度目標任務277.8萬人。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健楠 高雅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