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技術在城市運營、耕地保護、應急救災等國計民生中的應用甚廣,遙感AI則可以大幅提升既有數據的利用深度,輸出更精細化、更準確地分析結果,如結合衛星照片與歷史氣象情況,“算”出某一塊農田里作物的長勢狀況,讓種地不再被動,而是更主動地“看天吃飯”。
以往,由于遙感衛星的影像數據規模巨大、地物分類復雜,要識別不同的地表物體,需要分別訓練多個專用的遙感模型,且單個模型存在識別準確率低、泛化性差等問題。10月20日,阿里達摩院發布業內首個遙感AI大模型,可識別農田、水域、建筑物等近百種遙感地物分類,且多項任務處理下依舊保持高精度的識別,還能根據用戶的交互式反饋自動調優識別結果。在一些特定場景下,對比傳統的遙感模型,實例提取的準確率可提升25%,變化檢測的準確率可提升30%。
山東省國土測繪院自2022年起與達摩院在自然資源調查、耕地保護等領域展開合作,調用遙感AI大模型進行山東全省冬小麥的長勢監測研究,識別精度達到90%以上,有效提升了冬小麥遙感解譯的效率,幫助農業管理者更好地預測糧食產量、提升農業生產效益。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基于遙感AI大模型進行滑坡和倒塌建筑物的識別,在歷史的自然災害區域遙感圖像的測試中,提取這些受災信息僅需十幾分鐘時間,相比人工識別方式效率提升數十倍,為科學救災提供高效、精準的遙感分析支持。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祖爽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syn-lube.com.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