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江碧,鳥飛蟲鳴,推窗見綠。盛夏時節,行走在之江大地,連綿不斷的美景中,百姓溫和滿足的笑臉更令人過目難忘。綠水青山把“詩與遠方”帶到身邊,也把好日子帶到眼前。
二十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開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推動萬千鄉村的美麗蝶變。二十年后再回眸,“千萬工程”不僅改變了浙江村莊的風貌,重塑了當地農民的命運,更探索出一條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路徑,打造出一份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樣本,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鏡鑒。
綠色變革 守護地球家園
汽笛聲中,浙江安吉魯家村的觀光小火車開動了,這條4.5公里的環村觀光線串起沿途十多個特色家庭農場。
百合農場中,綠柳成蔭。魯家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裘麗琴快人快語,一說起5年前的“高光時刻”,還是抑制不住地激動。
2018年,浙江省“千萬工程”榮膺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裘麗琴作為領獎代表之一,向世界分享了家鄉的可喜變化。她說,一個50多歲的中國農民能站上這么高的國際領獎臺,“得益于我們魯家村在‘千萬工程’中取得的成就”。
“過去的魯家村村民有個順口溜: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蚊蠅滿天飛,臭氣四季吹。現在的魯家村全村皆是景,開門就是花園。”裘麗琴說。
從“垃圾治理”到“廁所革命”,從關停“小散亂”企業到實施生態修復,隨著“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山鄉脫去舊貌換上新顏。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曾多次走訪浙江城鄉,親眼見證了“千萬工程”帶來的改變:在浦江縣,曾經色澤渾濁、污染嚴重的“牛奶河”,已變得干凈、清澈,現在“孩子在河里游泳時哪怕喝上幾口河水也沒事”;當地居民常常漫步河岸、享受美妙環境,那份滿足愜意“讓人難忘”;湖州市變山水風景為旅游資源,靠人工繁育挽救瀕危鳥類種群,這種把自然之美與先進技術手段結合的生態修復方式“令人稱贊”……
海內外學者認為,“千萬工程”推動打造的中國鄉村發展模式,解決了社會、經濟、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高度契合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在這里,綠色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民眾獲得更多發展機遇,更加珍愛自己的家園,成為自覺保護環境的“地球衛士”。
一杯安吉白茶,清香沁人心脾。安吉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在索爾海姆看來,“兩山”理念的提出可以被視為中國發展模式轉變的重要節點。
“過去人們只關注經濟增長,現在的著眼點是高質量發展。”在習近平主席的推動下,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場深刻而持久的綠色變革。
從大熊貓、雪豹等珍稀動物的保護,到長江階段性休漁政策的實施,從國家公園體系的藍圖擘畫,到防沙造林增綠的持續推進,索爾海姆認為,中國用較短時間取得了西方國家幾十年才能取得的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展現了建設生態文明、保護地球家園的決心和智慧,為世界帶來豐富啟示。
索爾海姆說,習近平主席今年春季考察了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強調紅樹林保護的重要性。習近平主席親力親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令人深受觸動。
“我希望更多國家領導人去紅樹林看看,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亟待保護的生態系統。”索爾海姆認為,正是習近平主席真抓實干、久久為功的精神,讓中國的鄉村面貌發生驚人改變,讓這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
詩意棲居 打造美麗經濟
修竹如海,碧浪澎湃。莫干山,因春秋時期莫邪和干將在此鑄劍而得名,被外國媒體評為全球最值得去的45個旅行目的地之一。
迎著清涼山風,漫步莫干山麓五四村,前來考察的柬埔寨人民黨青年政治家考察團成員諾拉達納陷入沉思。莫干山誕生了中國最早一批“洋家樂”,如今精品民宿云集,文旅產業興盛,全球游客慕名而至。
“這里的人民非常勤奮,對工作高度投入,特別善于創新。”諾拉達納贊嘆地說,“把這些村莊變成熱門旅游目的地,激勵了包括柬埔寨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優先考慮生態和綠色發展。”
二十年來,詩畫江南催生了美麗經濟,休閑農業、文旅、教育、康養、文創等鄉村新業態不斷涌現,農家樂、鄉村非遺等地方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山村小學有了“云機房”,“數字羊倌”有了新生活,智慧健康服務站、無人健身房等公共設施讓鄉村生活更便利。
每一寸山河都有獨特的風景。“千萬工程”打造宜居宜游的未來鄉村,“共富工坊”讓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山海協作”以發達地區帶動欠發達地區實現共同發展……一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徐徐鋪展。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是哈薩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哈薩克民族大學教授納比然·穆罕默德哈努雷幾十年前留學中國時就熟知的諺語。2018年受邀考察浙江,驚嘆于當地的自然美景和生態惠民理念,這位學者稱之為真正的“生態天堂”。
當地村民們告訴他,以前家里沒有清潔飲用水,如今通過生態修復、發展鄉村產業,不僅改善自然環境,還讓百姓安居樂業。“哈薩克斯坦也有大量鄉村,這種鄉村經濟的發展模式對我們的實踐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既立足本地特色,又堅持統籌城鄉;通過科技賦能、產業延伸、創新驅動保持鄉村活力……通過實地考察和與當地人深入交流,柬埔寨人民黨青年政治家考察團成員賽孟金收獲滿滿。他說,“千萬工程”縮小了城鄉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群和欠發達地區受益匪淺。
浙江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縮影。在穆罕默德哈努雷看來,中國探索出了一條保護生態、發展經濟、實現共富的鄉村現代化路徑,“鄉村興則國家興,這為發展中國家帶來重要啟示”。
以人為本 共享現代文明
神氣的公雞、金黃的稻穗、奔跑的羊群……走在浙江西部山區的衢州市余東村,街巷間隨處可見色彩濃烈的墻畫。村民們腳踩長梯、手握畫筆,在一面面白墻上暈染開獨屬鄉村的藝術。村里800多位村民中,會畫畫的就有300多人。
余東村黨支部書記余曉勤說,過去,村里主要種植水稻、柑橘,發展扎龍燈、獅燈等手工業。乘著“千萬工程”的春風,余東村建設鄉村美術館,從賣畫、賣版權到賣文創,形成產值破千萬元人民幣的主導產業。
“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浙江涌現出一批探索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村莊,傳統文化、非遺傳承、藝術創造賦予美麗鄉村新的內涵。有了富足的精神生活,才有人的全面發展。
“千萬工程”從一開始就將實現人的現代化作為落腳點。2018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
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二十年來,“千萬工程”始終帶著厚重的人民底色,始終從人的需求和發展出發,不斷迭代升級,致力于打造人民向往的生活。
走過浙江的山水田園,諾拉達納深有觸動:“習近平主席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千萬工程”不僅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也改變了人的思想觀念,釋放了人的創造力和能動性。
裘麗琴對此深有體會。她說,變化的不僅是環境,更是鄉村居民的觀念和習慣——“垃圾要分類了,污水都納管了”。
穆罕默德哈努雷說,好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潛移默化,有助于形成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促使個體“把思想轉化為保護生態的自覺行動”。
朱冰倩是魯家村第一批決定返鄉創業的“00后”。原計劃去英國讀研究生的她,感受到安吉良好的創業就業氛圍和政策支持力度,決定畢業先創業,專注茶藝師、品茶員、茶葉加工等職業技能培訓。
“現在鄉村的生活幸福指數很高,需要更多年輕人留下來,為我們的鄉村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她說,“沒什么比建設好自己家鄉更有成就感。”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2022年發布的《人類發展報告》中指出,“人民是國家真正的財富”。
“千萬工程”所詮釋的人民價值,所釋放的創造動能,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不謀而合。中國鄉村的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和現代化探索,作出了“人與青山兩不負”的選擇,向世界講述了一個美麗的中國故事。這個故事,不僅托起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夢想,也將繼續激勵全球可持續發展實踐,共同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