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如詩,大地如畫。記者在山東、黑龍江、江西等地走訪看到,各地積極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讓農民在春耕備耕中種上“智慧田”,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目標。
藏糧于地“高標準”
眼下,在內蒙古河套灌區(qū)的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干召廟鎮(zhèn)黃羊村的田野中,拖拉機轟鳴聲此起彼伏,種植戶陸續(xù)開展土地平整等春耕備耕工作。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受訪者供圖)
黃羊村黨支部書記任建平說,他們以“大破大立”的方式建設高標準農田,對農戶分散種植的耕地統一規(guī)劃、平整,從根本上解決土地高低不平、排水不暢、條塊雜亂等問題。
“全村共有10246畝耕地,其中7000多畝已完成高標準建設。項目完成后,預計畝均節(jié)水15立方米以上、增收10%以上、節(jié)本增效200元以上。”任建平說。
看著平整好的4米多寬機耕道,湖南省寧鄉(xiāng)市菁華鋪鄉(xiāng)洪侖山村村民謝偉喜上眉梢,“機耕道的修建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以前大型機械只能在一條道往上或往下,現在機械設備可以‘任我行’,想下哪塊地就下哪塊地。”
據了解,洪侖山村連續(xù)兩年改造了8000畝高標準農田,今年剛開春,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還修建了11口山塘、改造了4座攔河壩、修葺了1840米渠道。
提擋升級“解愁盼”
在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qū)春濤鎮(zhèn)山嶺村的高標準農田里,72歲村民胡和開看著嘩嘩流淌的渠水滿臉喜悅,過去,農田灌溉對老胡來說甭提多頭疼了。
“村里498畝農田全部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管理員把高標準農田管護到位。”胡和開說。
據山嶺村農田管理員胡龍開介紹,他是全村農田的管護總負責人,每片農田的溝渠、機耕道等設施都歸他管。從2021年9月起,余江區(qū)以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本農田管護網絡為目標,建立了區(qū)、鄉(xiāng)、村、組四級農田管理員制度,實現了管護責任全覆蓋。
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何源鎮(zhèn)孔坊村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受訪者供圖)
為農、惠農、利農是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重要目標。瞄準農民急難愁盼,各地逐步加快田、土、水、林、路、電、機、管綜合配套,尤其是針對一些缺水地區(qū)發(fā)展高效節(jié)水灌溉,讓這些地區(qū)“飲飽喝足”。
記者在山東省膠州市逯家屯節(jié)水灌溉工程看到,整齊的平塘內水清波平,在該工程旁邊的一處設備房里,村民李寶華正在節(jié)水控制器電子射頻儀上打卡用水。
“原先澆地的成本在每畝50元左右,現在管道鋪到地頭,只需刷卡即可澆地,算下來每畝地平均節(jié)約30元。”李寶華說。
據膠州市農業(yè)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以來,當地強化了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配套。逯家屯節(jié)水灌溉工程通過清淤、擴挖、整修邊坡等措施,增加庫容量,能夠滿足周邊700畝農田灌溉用水,極大方便了周邊農民取水用水。
智能科技“高大上”
在山東省平度市新河鎮(zhèn)春華秋實家庭農場里,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的拖拉機正在開展馬鈴薯起壟、覆膜、播種。農場負責人潘松梅坐在一旁,注視著這些“高大上”的智能“鐵牛”,期待著又一個好收成。
山東省平度市機械化種植馬鈴薯現場。(受訪者供圖)
“拖拉機裝上‘北斗’,在大地塊作業(yè)更精準,每畝地能多種兩壟。關鍵還可以24小時連續(xù)作業(yè),一臺車一天至少能耕作400畝地。”潘松梅說。
作為高標準農田的“標配”,智能農機裝備已經挑起“大梁”,成為農事活動的“主角”。
初春的東北,春雪融化。在黑龍江省富錦市東北水田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只見水田標準整齊,田埂筆直。現代農業(yè)科技和互聯網技術,讓這里處處散發(fā)著“智慧”的味道。
“動動手指頭就可以時時監(jiān)測水稻生長情況。科技發(fā)達了,莊稼地越來越‘聰明’,俺們農民‘偷會兒懶’也能迎來豐收。”合作社理事長劉春掏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了一款智能農業(yè)App。他說,當地曾遭遇臺風,但依靠智能設備的精準監(jiān)控,臺風對產量影響并不大。
“供水更穩(wěn)定、抗災能力更強、糧食產量更高……高標準農田有數不盡的好處!”洪侖山村黨總支書記胡關鋒說。(記者王凱 王建 李云平 陳春園 周楠)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