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繁忙的秋收季節,在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農業無人化農場項目的農機無人駕駛作業現場演示會上,來自國內外的17家頭部智能農機生產企業、44臺/件農機設備,分別演示了無人農機收割運糧協同作業,無人化水田筑埂、攪漿、插秧、旱直播、飛防、秋翻地、旋地以及無人化旱田滅茬、翻、耙、起壟、播種、噴藥等20多項無人農機作業,涵蓋主要作物從春到秋全周期作業過程。
據了解,這是國內外先進智能農機裝備針對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全流程無人化作業的第一次集中展示,標志著碧桂園在無人化農場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為下一步構建主要農作物種植生產全流程無人化作業和無人化農場建設運營的系統解決方案打下堅實基礎。
先進的無人化作業正在中國大糧倉大顯身手,源于1年前碧桂園與北大荒的強強聯合。這兩家行業頭部企業計劃在現代農業領域干一番大事業,于建三江打造前所未有、技術領先的無人化農場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全球首個由實力龍頭企業牽頭實施,由現代化大農場應用場景的實際需求出發,系統集成整合多方優質資源、實現全流程無人化作業的無人化農場項目。
中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雖然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未來糧食供需也還將長期處于緊平衡。因此,國家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其中,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發展高效、高產現代農業被認為是實現“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的重要保障,強調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可喜的是,伴隨著中國的科技振興,以及碧桂園等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企業的積極參與,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正以令人驚嘆的速度縮小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表示:“北大荒建三江和碧桂園農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這個無人化農場試驗示范項目,是目前國內外針對主糧作物的規模最大、參加試驗示范的農機設備最多、作業環節項目最全、無人化技術最先進、農機田間作業無人化程度最高的一個無人化農場項目,也是迄今為止全球首個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范項目,項目將帶動中國現代化大農業加速發展,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將在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的落地意味著繼享譽全球的5G等技術之后,中國正在進軍全球智慧農業最前沿技術并取得了顯著成就,未來或將成為中國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支撐。
無人化農場進展迅速 助力中國農業科技創新
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農業無人化農場項目是中國兩大龍頭企業跨界合作的項目,在立項之初就定下了高起點、高標準的發展基調,項目聯合國內外頭部農機制造、智能農機裝備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融合了智慧農業的最新技術。
據介紹,這個項目將重點突破農機無人駕駛、作業協同、多機聯動、自動避障、集群調度、遠程控制、智能決策等關鍵環節,最終構建主要農作物全流程無人化作業和無人化農場建設運營的系統解決方案。項目建成后,總面積將超過1萬畝,位居全世界同類農場規模之首。
據現場專家介紹,美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此前也有不帶駕駛室概念的無人拖拉機問世,但離大面積生產實踐應用還有一定距離。近年來國內無人駕駛農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各地無人農場的試驗探索,主要由相關廠商、政府農技推廣部門、科研院所牽頭試驗、驗證和推廣,缺乏全系統整合,還沒能產生規模化應用的實際效果。而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無人化農場是全球首個由有實力龍頭企業牽頭實施,能從應用場景實際需求出發,有助于推動先進的無人化農業技術更新迭代、加速落地。
無人化農場對于破解中國農業當前存在的“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兩大難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顯示,目前農村發展中仍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如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村老齡化日趨嚴重等,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65.5%,保守估計新增農村轉移人口在8000萬人以上;農業就業人員比重將下降到20%左右;鄉村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25.3%,約為1.24億人。
農業機械化曾被評為20世紀對人類社會進步最具推動作用的工程技術之一,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科技支撐,也是各國突破農業勞動力瓶頸、提升生產率的主要手段。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率不斷提升,2019年,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但跟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距離。
有鑒于此,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無人化農場項目計劃引入先進的智能農機裝備,用3年時間實現耕種管收全過程的少人化和無人化,用高效的科技手段減少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率,為解決農村人口老齡化、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尋找突破口,該項目的成功落地將大大推進我國智能農機裝備制造業、智慧農業的發展進程,助力提升中國農業現代化水平。
無人化農場實現藏糧于技 助力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也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
但另一方面,在穩定之中,我國的糧食安全也還面臨著不容忽視的挑戰。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近日表示,隨著人口增加、城鎮化推進、食品消費升級,糧食需求相當長時間內仍將保持剛性增長,糧食生產供給又面臨耕地和水資源硬約束、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出、國外進口不確定性增加等挑戰,未來糧食供需還將長期處于緊平衡。因此,未來仍要扎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供給保障能力,堅守“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戰略底線,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藏糧于技對農業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明年,中國將開始實施“十四五”規劃,這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中央多次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雖然,連續十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農村給予了足夠的政策傾斜,但相對工業的基本現代化,我國農業的發展依然相對落后。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的現代化。這需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促進產學研用企深度融合,給糧食生產插上科技的翅膀。
現代農業是一個對資金、人才、技術等要求都很高的長周期產業,需要強大的發展實力和不計較短期得失的情懷為后盾。技術方面,隨著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機器人、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和在農業領域的推廣應用,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已具備了更為堅實的科技支撐。而社會資本的進入,對于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速農業生產智能化、科技化、機械化進程等,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碧桂園進軍現代農業,源于集團創始人楊國強“重新回去種田”的夢想,始于黨和國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號召。楊國強表示“42年前我種田,42年后我還是回去種田”,希望未來用更多精力為國家做一些事。碧桂園在2018年宣布進軍現代農業,引入高科技布局農業全產業鏈,希望通過先進的農業技術,幫助中國農民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帶動鄉村振興,并為大眾帶來豐富、安全、好吃、實惠的農產品,為全社會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不同于一些企業的淺嘗輒止,碧桂園將現代農業視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公司強大的資金實力以及穩健的發展風格為其在農業領域的創新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有心又有力的前提下,碧桂園的現代農業業務穩步推進,除了邁出打造無人化農場這重要一步外,該公司還在武漢建立“中國種谷”,推進中國種業發展;并攜手湖南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助力非洲實現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是一個全球性的話題,7月份,由聯合國多機構聯合編寫并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年度研究報告警示,全球長期饑餓人數經歷了幾十年穩定下降后,自2014年開始呈緩慢上升趨勢。如果這一趨勢持續,食物不足人數到2030年將突破8.4億,世界將難以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零饑餓目標。世界糧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仍面臨重大挑戰。
碧桂園探索的無人化農場這樣先進的農業科技,并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甚至冰冷的距離感,而是直接關系到農業的轉型升級與未來發展,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飯碗、呼應基本的民生需求,是真正有溫度的“民生科技”。業內專家認為,在世界性的糧食危機面前,身為來自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利用自身龐大的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建設規模化、系統運營的無人化農場,對穩定世界糧食生產和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會長劉憲表示:“發展建設‘無人化農場’符合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碧桂園和北大荒建三江通過試驗示范不僅能夠加速推動和促進無人化農場技術的發展,有助于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還能夠總結經驗,優化和集成無人化技術,拿出可復制、可推廣應用的無人化農業生產系統和無人化農場系統解決方案,為全球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據了解,這是國內外先進智能農機裝備針對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全流程無人化作業的第一次集中展示,標志著碧桂園在無人化農場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為下一步構建主要農作物種植生產全流程無人化作業和無人化農場建設運營的系統解決方案打下堅實基礎。
先進的無人化作業正在中國大糧倉大顯身手,源于1年前碧桂園與北大荒的強強聯合。這兩家行業頭部企業計劃在現代農業領域干一番大事業,于建三江打造前所未有、技術領先的無人化農場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全球首個由實力龍頭企業牽頭實施,由現代化大農場應用場景的實際需求出發,系統集成整合多方優質資源、實現全流程無人化作業的無人化農場項目。
中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雖然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未來糧食供需也還將長期處于緊平衡。因此,國家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其中,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發展高效、高產現代農業被認為是實現“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的重要保障,強調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可喜的是,伴隨著中國的科技振興,以及碧桂園等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企業的積極參與,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正以令人驚嘆的速度縮小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表示:“北大荒建三江和碧桂園農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這個無人化農場試驗示范項目,是目前國內外針對主糧作物的規模最大、參加試驗示范的農機設備最多、作業環節項目最全、無人化技術最先進、農機田間作業無人化程度最高的一個無人化農場項目,也是迄今為止全球首個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范項目,項目將帶動中國現代化大農業加速發展,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將在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的落地意味著繼享譽全球的5G等技術之后,中國正在進軍全球智慧農業最前沿技術并取得了顯著成就,未來或將成為中國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支撐。
無人化農場進展迅速 助力中國農業科技創新
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農業無人化農場項目是中國兩大龍頭企業跨界合作的項目,在立項之初就定下了高起點、高標準的發展基調,項目聯合國內外頭部農機制造、智能農機裝備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融合了智慧農業的最新技術。
據介紹,這個項目將重點突破農機無人駕駛、作業協同、多機聯動、自動避障、集群調度、遠程控制、智能決策等關鍵環節,最終構建主要農作物全流程無人化作業和無人化農場建設運營的系統解決方案。項目建成后,總面積將超過1萬畝,位居全世界同類農場規模之首。
據現場專家介紹,美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此前也有不帶駕駛室概念的無人拖拉機問世,但離大面積生產實踐應用還有一定距離。近年來國內無人駕駛農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各地無人農場的試驗探索,主要由相關廠商、政府農技推廣部門、科研院所牽頭試驗、驗證和推廣,缺乏全系統整合,還沒能產生規模化應用的實際效果。而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無人化農場是全球首個由有實力龍頭企業牽頭實施,能從應用場景實際需求出發,有助于推動先進的無人化農業技術更新迭代、加速落地。
無人化農場對于破解中國農業當前存在的“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兩大難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顯示,目前農村發展中仍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如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村老齡化日趨嚴重等,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65.5%,保守估計新增農村轉移人口在8000萬人以上;農業就業人員比重將下降到20%左右;鄉村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25.3%,約為1.24億人。
農業機械化曾被評為20世紀對人類社會進步最具推動作用的工程技術之一,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科技支撐,也是各國突破農業勞動力瓶頸、提升生產率的主要手段。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率不斷提升,2019年,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但跟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距離。
有鑒于此,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無人化農場項目計劃引入先進的智能農機裝備,用3年時間實現耕種管收全過程的少人化和無人化,用高效的科技手段減少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率,為解決農村人口老齡化、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尋找突破口,該項目的成功落地將大大推進我國智能農機裝備制造業、智慧農業的發展進程,助力提升中國農業現代化水平。
無人化農場實現藏糧于技 助力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也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
但另一方面,在穩定之中,我國的糧食安全也還面臨著不容忽視的挑戰。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近日表示,隨著人口增加、城鎮化推進、食品消費升級,糧食需求相當長時間內仍將保持剛性增長,糧食生產供給又面臨耕地和水資源硬約束、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出、國外進口不確定性增加等挑戰,未來糧食供需還將長期處于緊平衡。因此,未來仍要扎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供給保障能力,堅守“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戰略底線,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藏糧于技對農業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明年,中國將開始實施“十四五”規劃,這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中央多次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雖然,連續十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農村給予了足夠的政策傾斜,但相對工業的基本現代化,我國農業的發展依然相對落后。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的現代化。這需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促進產學研用企深度融合,給糧食生產插上科技的翅膀。
現代農業是一個對資金、人才、技術等要求都很高的長周期產業,需要強大的發展實力和不計較短期得失的情懷為后盾。技術方面,隨著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機器人、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和在農業領域的推廣應用,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已具備了更為堅實的科技支撐。而社會資本的進入,對于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速農業生產智能化、科技化、機械化進程等,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碧桂園進軍現代農業,源于集團創始人楊國強“重新回去種田”的夢想,始于黨和國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號召。楊國強表示“42年前我種田,42年后我還是回去種田”,希望未來用更多精力為國家做一些事。碧桂園在2018年宣布進軍現代農業,引入高科技布局農業全產業鏈,希望通過先進的農業技術,幫助中國農民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帶動鄉村振興,并為大眾帶來豐富、安全、好吃、實惠的農產品,為全社會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不同于一些企業的淺嘗輒止,碧桂園將現代農業視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公司強大的資金實力以及穩健的發展風格為其在農業領域的創新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有心又有力的前提下,碧桂園的現代農業業務穩步推進,除了邁出打造無人化農場這重要一步外,該公司還在武漢建立“中國種谷”,推進中國種業發展;并攜手湖南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助力非洲實現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是一個全球性的話題,7月份,由聯合國多機構聯合編寫并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年度研究報告警示,全球長期饑餓人數經歷了幾十年穩定下降后,自2014年開始呈緩慢上升趨勢。如果這一趨勢持續,食物不足人數到2030年將突破8.4億,世界將難以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零饑餓目標。世界糧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仍面臨重大挑戰。
碧桂園探索的無人化農場這樣先進的農業科技,并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甚至冰冷的距離感,而是直接關系到農業的轉型升級與未來發展,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飯碗、呼應基本的民生需求,是真正有溫度的“民生科技”。業內專家認為,在世界性的糧食危機面前,身為來自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利用自身龐大的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建設規模化、系統運營的無人化農場,對穩定世界糧食生產和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會長劉憲表示:“發展建設‘無人化農場’符合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碧桂園和北大荒建三江通過試驗示范不僅能夠加速推動和促進無人化農場技術的發展,有助于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還能夠總結經驗,優化和集成無人化技術,拿出可復制、可推廣應用的無人化農業生產系統和無人化農場系統解決方案,為全球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syn-lube.com.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