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4月14日-16日,以“智造農機、機遇未來”為主題的第十一屆江蘇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在南京舉行,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農機企業參展。
在操控室里指尖微動,調出環境數據,修改農機參數并按下啟動鍵;幾秒后,一臺銀色“鐵牛”緩緩駛向農田,沿著提前設定好的路線進入待耕田地開始播種、噴灑農藥;坐在家中手捧一杯咖啡,時不時抬眸看一眼監控屏……走進展覽會場館,未來新農人的一天生動地呈現在眼前。
在未來農業全景體驗中心展區,無人農場、現代果(蔬)園、智慧豬場、數字漁業4個樣板間人氣爆棚。幾頭粉嫩的模型小豬和自動飼喂設備吸引記者的注意。“每一頭小豬一出生便有身份證,通過傳感器自動采集體型、體溫、叫聲、行為等數據,還可提前設置好每頭豬的飼喂曲線,實現自動下料。”江蘇華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副主任劉漢青介紹,我們用大數據來分析豬的行為,飼養員通過數據系統可以篩選出行為異常的豬。比如豬體溫異常升高會進行疫情提醒,技術人員提前預防治療,有效提高豬的存活率。
樹上一串串成熟的小番茄被一只靈巧的機械手采摘下來,這樣的場景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田間地頭。“采摘機器人一天24小時工作,相當于10人以上的工作量。打藥、巡檢、采收、運輸,機器人都能勝任,還可完成田間高頻次、高強度的管理環節。”江蘇博田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耿長興舉例說,采摘機器人利用視覺技術發現果實,按照果實的成熟度和形態學進行分級,判斷如何采摘。巡檢機器人則像一個“偵察兵”,負責采集環境信息,如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太陽光照度等,通過對歷年信息比對做出判斷。植保機器人將根據巡檢機器人的判斷前去打藥,實現全流程無人化作業。
一臺果菜茶園區域遙控多功能管理機擁有多項“本領”,通過更換作業機具可完成耕地、施肥、修剪、收獲等田間管理作業,而工作人員只需點擊屏幕或操作手柄便可以輕松完成各項工作。“目前從事采茶的年輕人非常少,絕大多數采茶工年齡在70歲左右。”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特色經濟作物生產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志禹介紹,研發果菜茶園區域遙控多功能管理機,不單是為了解決勞動力老化問題,更長遠的目的是改善作業環境、降低勞動強度,吸引青年勞動力回歸。
“智慧農業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在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論壇上表示,發展智慧農業,通過智能技術提高人對農業系統綜合管控能力,可以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高的問題。位于泰興的江蘇燁佳梨園,除定果和采摘環節外,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該梨園全年平均每畝節約人工10-12人,千畝果園每年節約勞動力成本近100萬元。”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常有宏說。
農業機械走向智能化,還面臨哪些問題?
“從機械化、自動化到智能化,農機的發展日新月異。”洋馬農機銷售部宣傳推進課課長梁斌表示,現在有很多農機智能化產品,但缺乏智能化平臺。光靠一個廠做不來,需要綜合配套。比如全自動無人駕駛收割機,因受到很多條件限制在實際生產中做不到全自動,并不能真正實現無人駕駛。
“國內農田的宜機化程度普遍不足,山區丘陵多,種植模式多樣。這些都不利于AI能力復制,降低智能化的規模效力。”豐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姚遠直言,部分作物和農藝改良技術難度大、成本高,改良作物推廣力度不夠,也導致智能化農機難以施展拳腳。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陳永生觀察到,在現代果(蔬)園,無機可用、無好機用、有機難用可能是長期現象。他建議,統籌開展高標準蔬菜基地建設,強化關鍵技術裝備多學科聯合攻關,實現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裝備;制定完善蔬菜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完善蔬菜機械財政購機補貼體系,實現優機優補。
趙春江直言,與農機產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在研發能力、制造水平、產品質量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急需提高農業裝備的智能化程度和生產性、穩定性。“未來,江蘇要圍繞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三方面提升農機裝備智能化程度。”
“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必將成為農業發展新趨勢。”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云表示,“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圍繞推動農機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啟動實施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兩大行動”,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機化深度融合,加快綠色環保節能型農機裝備與技術示范推廣應用,全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智能農機裝備技術應用先行區。
在操控室里指尖微動,調出環境數據,修改農機參數并按下啟動鍵;幾秒后,一臺銀色“鐵牛”緩緩駛向農田,沿著提前設定好的路線進入待耕田地開始播種、噴灑農藥;坐在家中手捧一杯咖啡,時不時抬眸看一眼監控屏……走進展覽會場館,未來新農人的一天生動地呈現在眼前。
在未來農業全景體驗中心展區,無人農場、現代果(蔬)園、智慧豬場、數字漁業4個樣板間人氣爆棚。幾頭粉嫩的模型小豬和自動飼喂設備吸引記者的注意。“每一頭小豬一出生便有身份證,通過傳感器自動采集體型、體溫、叫聲、行為等數據,還可提前設置好每頭豬的飼喂曲線,實現自動下料。”江蘇華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副主任劉漢青介紹,我們用大數據來分析豬的行為,飼養員通過數據系統可以篩選出行為異常的豬。比如豬體溫異常升高會進行疫情提醒,技術人員提前預防治療,有效提高豬的存活率。
樹上一串串成熟的小番茄被一只靈巧的機械手采摘下來,這樣的場景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田間地頭。“采摘機器人一天24小時工作,相當于10人以上的工作量。打藥、巡檢、采收、運輸,機器人都能勝任,還可完成田間高頻次、高強度的管理環節。”江蘇博田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耿長興舉例說,采摘機器人利用視覺技術發現果實,按照果實的成熟度和形態學進行分級,判斷如何采摘。巡檢機器人則像一個“偵察兵”,負責采集環境信息,如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太陽光照度等,通過對歷年信息比對做出判斷。植保機器人將根據巡檢機器人的判斷前去打藥,實現全流程無人化作業。
一臺果菜茶園區域遙控多功能管理機擁有多項“本領”,通過更換作業機具可完成耕地、施肥、修剪、收獲等田間管理作業,而工作人員只需點擊屏幕或操作手柄便可以輕松完成各項工作。“目前從事采茶的年輕人非常少,絕大多數采茶工年齡在70歲左右。”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特色經濟作物生產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志禹介紹,研發果菜茶園區域遙控多功能管理機,不單是為了解決勞動力老化問題,更長遠的目的是改善作業環境、降低勞動強度,吸引青年勞動力回歸。
“智慧農業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在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論壇上表示,發展智慧農業,通過智能技術提高人對農業系統綜合管控能力,可以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高的問題。位于泰興的江蘇燁佳梨園,除定果和采摘環節外,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該梨園全年平均每畝節約人工10-12人,千畝果園每年節約勞動力成本近100萬元。”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常有宏說。
農業機械走向智能化,還面臨哪些問題?
“從機械化、自動化到智能化,農機的發展日新月異。”洋馬農機銷售部宣傳推進課課長梁斌表示,現在有很多農機智能化產品,但缺乏智能化平臺。光靠一個廠做不來,需要綜合配套。比如全自動無人駕駛收割機,因受到很多條件限制在實際生產中做不到全自動,并不能真正實現無人駕駛。
“國內農田的宜機化程度普遍不足,山區丘陵多,種植模式多樣。這些都不利于AI能力復制,降低智能化的規模效力。”豐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姚遠直言,部分作物和農藝改良技術難度大、成本高,改良作物推廣力度不夠,也導致智能化農機難以施展拳腳。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陳永生觀察到,在現代果(蔬)園,無機可用、無好機用、有機難用可能是長期現象。他建議,統籌開展高標準蔬菜基地建設,強化關鍵技術裝備多學科聯合攻關,實現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裝備;制定完善蔬菜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完善蔬菜機械財政購機補貼體系,實現優機優補。
趙春江直言,與農機產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在研發能力、制造水平、產品質量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急需提高農業裝備的智能化程度和生產性、穩定性。“未來,江蘇要圍繞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三方面提升農機裝備智能化程度。”
“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必將成為農業發展新趨勢。”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云表示,“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圍繞推動農機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啟動實施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兩大行動”,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機化深度融合,加快綠色環保節能型農機裝備與技術示范推廣應用,全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智能農機裝備技術應用先行區。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syn-lube.com.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